•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男士服装
  • 【贵州日报】第六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即将精彩亮相
  •   10月30日至11月24日,荟萃多彩贵州民族风的众多艺术精品剧目,即将在省城贵阳通过会演和到民族地区巡演的方式精彩亮相。一场场充分展现我省各地民族特色的文化演出,将尽显贵州各族儿女的文化自信。

      在会演来临前夕,收集全省12个演出团队、12台大戏的筹备情况,提前“剧透”各代表队正在紧锣密鼓排练的“招牌”节目。

      10月18日,贵阳市副市长、市参演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祥,以及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委会专家组部分观看了贵阳参演剧目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射背牌》的现场联排,听取了组委会专家和省民委文宣处、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负责人对剧目编排的意见及。

      贵阳市高度重视参演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筹备工作,提前安排了经费预算。主创团队在2016年底便进行采风活动。贵阳市负责此项工作的祥副市长表示,贵阳市要按照省委、省要求,作为全省的“火车头、发动机”,各项工作要在全省作表率、走前列,参演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也不例外,要以更高的、更好的工作状态、更实的工作作风、更明确的艺术追求、更好的成绩、更持久地在舞台上展现。从六个“更”入手,全力以赴,做好最后冲刺,在本届会演中取得优异成绩。

      舞剧《木楼古歌》以绚丽多彩的舞姿与撼动的剧情,展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贵州水族儿女传承水书文化的主题。该剧塑造了一个偷学水书的少女,历经了恋人被日本人,父亲死于烧楼焚书大火的,最终成长为、整理、研究水书的白发苍苍不嫁女——阿诺棉。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后,由彭德怀为军团长、任的第三军团进入六马山乡,与一支以弄染山寨的陆瑞光为首的布依族武装结盟。一场军民团结,带着浓烈情怀的情谊上演,陆瑞光与彭德怀军团长签订了共同反蒋反贵州军阀的,赠送红军粮食、药材,带领队员护送红军过六马。也因此,开始大肆清剿六马地区的布依族武装,陆瑞光部队与敌人开始了一场场的斗争……

      民族歌剧《弄染之光》今年7月起进入系统的编剧、音乐、导演、舞美、服装、道具、音响、灯光、剧务、场记等筹备中,创意总监带领演职人员两次前往镇宁弄染、陆瑞光纪念馆、高荡千年布依村寨实地体验,与陆瑞光后代座谈,收集大量线月,剧本修改、音乐创作、导演进场、演员排练、舞美制作、造型设计等均有序进行并全部如期完成。11月,这台红色民族歌剧将正式上演。

      《云上红梅》一剧以贵州“最美乡村医生”李金梅为人物原型,塑造了“李红梅”这样一个在40年间由被动到主动,扎根大山、奉献了全部青春岁月的乡村女医生形象。讴歌了以李红梅为代表的乡村医生“吃苦耐劳、医者仁心、坚守、甘于奉献”的。

      导演苏捷说,在舞美设计上,剧目舞台采用虚实结合,尽可能把空间让给演员表演,同时该剧是发生在被称为“云上村寨”的苗族地区,展示贵州苗族地区的地貌和建筑特征尤为重要。在服装设计上,苗族服饰的精髓或是点缀,或是张扬,舞台呈现朴实含民族特色。在化妆与道具上,导演从人物出发,根据剧情和地域特色,设计出能贴近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的发式和妆面。道具也符合时代的变化和的要求。该剧以其独特的贵州花灯音乐特色形式为基础进行创作,注入苗族音乐元素既是这次创作的亮点,也是难点。

      歌舞诗《守望》是以黔东南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为背景,以该州世界非遗项目和众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梯田、枫香树、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为壮美的诗篇:牛腿琴的诉说,古歌老人的吟唱,岜沙寨老的枪声,木鼓震天的呐喊等,以在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村寨中生活的寨老、非遗传承人、苗族、侗族青年等真实人物为主线,用人物、音乐、歌舞、工艺、民俗传递情感,表述内容,综合多种艺术形式,从歌、舞、乐、服、俗、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方面,诠释注解乡愁的内涵和外延,讴歌地守望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表达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人们对美丽乡愁记忆的一台歌舞诗剧。

      本剧的每一个场景和人物都会表现一个不同的话题,而这些话题讲述的都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守望与乡愁。

      铜仁仡佬族音乐剧《情姐下河洗衣裳》讲述明代末年,在石阡的花桥,年轻后生春生在为母寻药的过程中邂逅尧上大户人家的小姐云烟,两人一见钟情、以歌定情,当春生再次遇上云烟时,却被云烟父亲张百岁阻拦,张百岁年轻时也是歌师,最后张百岁被春生的真情和歌艺折服,同意了女儿与春生的婚事。故事表现了仡佬族人民的善良质朴、勤劳多情。歌曲贯穿故事始终,为观众呈现出一幅民俗风情画,说春、木偶戏、仡佬民歌、印染等在剧中均得以巧妙呈现。

      《根·源》是贵州省民族歌舞团原创的民族舞蹈剧目,讲述的是一名男子丹·尼尔,骨子里流淌着中华大地血液的少年,不远万里、横渡重洋,背一副画板,携一支画笔,带着祖父骨血里对家乡望眼欲穿的眷念,带着寻问祖的家族,从而踏上这片多彩的大地,了一段生命的追根溯源……

      画家丹·尼尔知道这里的山——有魂;这里的水——有情;这里的人——有爱;这里的大地,让生命无限绽放、光彩绚烂;就是在这浩渺的云上家园,在这醉美多彩的水云间,这里有祖父生命的根,有我骨血里的源,这根,是树的根、是人的血、筋的脉、情的魂;这源,是生命骨血里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世代图腾……末了,带着这里的一切画面回到大洋彼岸,然而他的心却已深深地迷恋上这片大地……

      这部由毕节市选送的彝族舞剧,讲述了在美丽的草海边上仙霞紫雾、仙鹤翩翩、杜鹃绽放,彝族勇士支嘎阿鲁英雄救美、情愫暗生的美丽故事。随即,祸患的片段让人揪心犯愁,需要得到;填膺的勇者阿鲁带领与妖怪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成功射掉六个的太阳,斩妖,挥动神鞭,移山填海,堵住洪水。当复苏,天地一片,彝族君长及支嘎阿鲁,请来布摩和。策举祖授其权杖,封其为支嘎阿鲁王。支嘎阿鲁调遣,五方归位,风调雨顺,,万民庆贺。跌宕起伏的剧情,讴歌了少数民族在面对时的顽强。

      由贵州民族大学参演的大型彝族歌舞集《历》,全剧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一个的五个季节和一个彝族年为框架结构,结合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填充节目内容,以人生命的成长为暗线贯穿,在情绪色彩上配以起承转合的气质,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章节内部无缝衔接,没有间断,没有明显的中断。

      剧目中,男女舞蹈与歌曲、情景表演构成,在形式上避免单调乏味,避免演员换装没有时间。该剧目中每一个节目都依托于彝族传统文化习俗,部分节目具有舞台化的提升、艺术化的展现。如:夏至味的双人舞,男子虎舞等,部分节目是彝族传统歌舞的舞台展现,如:阿妹戚托、铃铛舞。节目时长70分钟。

      六盘水市参演的剧目大型彝族史诗舞剧《支格阿鲁》,以源于彝文古籍记载,彝族人民世代口口相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为本,汲取支格阿鲁传奇故事的精华加以,通过叙述的方式,并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形物个性鲜明、故事章节层层递进的氛围中,塑造出彝族创世英雄支格阿鲁的艺术形象,并借此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出一个古老民族悠久历史的深刻内涵。

      全剧分为序《阿鲁勒俄》,第一幕《滴血成孕》,第二幕《祸从天降》,第三幕《魔牢救母》,第四幕《阿鲁射日》,第五幕《恩泽彝海》,尾声《不朽魂魄》。

      山生布依人,水养布依人,布依人从大自然采来八音。该节目讲述了布依人的人生——生命、生产、生活、以及欢乐与忧伤,还有布依族人民对天地的与……

      早在2006年5月,黔西南州布依“八音”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整场剧目中,布依族人的生活日常得到全方位的艺术化呈现,小到耕种、浣洗以及布依妇女包头,大到婚丧嫁娶、建造房屋,在舞台上均得到充分体现。

      导演张华说,我们把非遗“八音坐唱”做了很多艺术处理,《山水八音》集合了大量原生态的“八音”曲牌,开发了大气磅礴的“竹鼓”合奏和神秘优雅的“碗乐”形式,发展出《水打碾子》《苞谷林》《新婚不过夜》等艺术性更完整的新歌曲。通过导演的舞台处理,把布依人的生活栩栩如生的在舞台上集中展示。

      民族音乐剧《血丹砂》以务川仡佬族丹砂宝王传说为蓝本,通过对剧中主人公“砂”(宝王)肩负族人和嘱托,历经艰险,寻找丹砂,带领族人开拓崭新的幸福之。该剧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紧扣“凝聚力量走新,携手同步奔小康”的现实主题,彰显仡佬族人的民族性格和不畏艰险的进取。

      在舞台呈现上,该节目的歌段、舞段、舞美、服装造型等充分调动出艺术想象力,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融会贯通,梦幻神秘色彩与震撼感人的场面相辅相成。在音乐上,汇聚丰富的仡佬族民族民间音乐、器乐,如山歌、盘歌、仡佬族、竹鼓等,以“音乐剧”的特质,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注入流行音乐元素,在“民族音乐剧”上有新突破。(周静 聂毅 来源:贵州日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