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女性服装
  • 奥黛_百度百科
  •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奥黛(Ao Dai),是中文对越语Ao Dai的音译,是越南的国服,它在越南南方发音发作ow yai,而在北方发作ow zai。

      奥黛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上衣的上半段酷似中国的旗袍,长及脚踝,只是勒紧,两侧腰收紧,从腰部开叉,有一定的收腰效果。上衣的下半段分前后两片裙摆,走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而动。奥黛里面配一条白色或是同花色的长达腰际的阔脚长裤

      如果说以前的奥黛只是阶层的专有服饰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奥黛已成为所有阶层和各个年龄段的越南女性在节庆庙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穿着服饰。奥黛在越南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确立自己的地位,并进入了越南的诗、歌、音乐和绘画等艺术中,成为了国际友人眼中的越南文化形象的代表

      越南奥黛的确切起源年代尚不清楚,但按体霸少时间追溯,奥黛雏形图像曾出现在东山文化(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时期不同的越南铜鼓等文物上

      19世纪,越南北方的“四身衣” (ao tu than)是奥黛的基础,四身衣是由四块沿着身体向下悬垂的窄布构成,前后各两襟,身后两襟在腰部以上缝合后并垂至脚踝。穿着时身前两襟在胸前交叉,再用腰带固定,也有将身前两襟在腰部打结的穿着方式。四身衣下会搭配一条长且宽松的黑色裤子。关于四身衣起源的确切时间,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文献记录。

      目前存在两种有关奥黛形成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元40年,交趾太守当地百姓,征侧、征二姐妹因对交趾太守不满,发动起义反对东汉王朝,公元43年,起义失败,二征姐妹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对勇敢汉朝封建的姐妹连照项达,越南北方的妇女开始穿一种剪裁宽松,有着四片裙摆的服装。这种四片裙摆的服装即为早期的四身衣,这种观点认为奥黛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为越南本土居民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四身衣的出现,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即认为奥黛的前身(四身衣)最早是由中国传入,原本是中国历史上妇女服饰的一种,后经过越南本土居民改良后出现了“四身衣”这样一种服饰。四身衣的形制类似于中国宋朝时女服的褙子式样

      1744年,阮朝(NguyenDynasty)尊儒的VuoVoong研究越南妇女的服装,女性穿着钮扣式上衣与裤装。之后的MinhMang则女性穿裙子,于是裤装开始在上层阶级流行起来,同时也采用中国清代旗袍领的设计,从颈部、腋下沿着肋骨开襟以便穿脱,这就是越南奥黛的早期形式。

      1954年之后,越南进入南北时期,此时越南南部出现无领奥黛,这股风潮来源于美国文化的影响,由前越南总统吴庭艳的胞弟吴廷瑈的夫人陈丽春带动(因为吴庭艳终身未婚,所以第一夫祖台询人的就由其弟妹陈丽春出任)。她常常穿着船领或水手领的奥黛外宾,露出纤细白皙的颈部曲线年北越解放南方,南北统一之后,由于国家节俭,加上奥黛当时被认定为资本主义产物,与社会主义思想格格不入,不适宜劳动人民继续穿着。此时奥黛被,奥黛几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只允许在婚礼等少数特殊场合穿着。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越南试良纹开始重新提倡奥黛,奥黛因此才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女性公务人员、旅馆接待、新闻主播、航空公司空姐以及高中女生的标准

      1989年,越南举办“奥黛小姐”的选拔(Miss Ao Dai),有16000越南人参加了在胡志明市举办的这项选美大赛。此后每年都吸引上千名佳丽参赛,年龄从15岁到35岁都有,而美术学校的学生也开始参与奥黛的改良设计,再加上女性定期发表新的奥黛款式,以及越南迁夜嘱纺织业开始蓬勃发展,因此越南奥黛进入繁荣阶段。

      1995年,东京举办世界小姐选美,越南佳丽Truong Quynh Mai以一袭蓝白相闲的锦缎奥黛赢得最佳民族服饰,同时也引起国际间对奥黛的重视。

      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按照峰会传统,与会领导人会穿着越南民族服饰奥黛,不过由于奥黛本来是越南女性的传统服装,而与会领导人中堡榜页甩,18名是男性,因此设计师专门对“奥黛”长衫做了一些改动

      a。这种形式的几道男士国服,外形与中国唐装类似,推行力度没有奥黛大,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越南老年人穿着

      奥黛通常以丝绸类质料轻盈软薄的布料裁剪,款式类似中国旗袍。传统的越南奥黛造型最早是在17世纪前期由于当时的审美需要及受到封建礼仪的,其服装主要体现在款式宽,颜色简单;经过多个历史阶段,奥黛的式样和布料都发生了不少变化。在18世纪80年代,奥黛只是家庭的服装,劳动人民很少有机会穿奥黛。到20世纪,奥黛在原四襟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只保留了前后衣襟。前襟长及地面,以便在行走时更显婉转,上身则按穿者的身体曲线紧身缝制,更显娇媚和。此外,越南妇女穿奥黛时,还配穿一条黑色或者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为了凸显女性特征,胸前的衣扣转到了侧面,然后沿着右肋开衩。

      1930年代,当时设计师阮吉祥(法国人称他LeMur)从巴黎时装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系列明亮色系、肩膀打折、圆型低领、马甲剪裁等具有浓厚法式风格的奥黛,同时也使用垫肩、袖套、蕾丝、流苏等欧式配件。而另一位设计师LePho也延续这种剪裁合身的风格,奠定了现代越南奥黛的基本样式。

      1950年代,TranKim以及Dung这两位服装设计师,为避免穿着奥黛时因手臂活动而产生褶皱,将领口到腋下的斜襟改为45度的插肩袖设计。同时在长裤的设计上也做了改动,使长裤上部贴臀、裤腿为宽松的管状。

      1954年至1975年间,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越南南部出现无领奥黛,随后又呈现各种嬉皮、迷幻的风格,也有迷你裙化的倾向。

      到了21世纪,奥黛的式样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如前襟裁开、衣领革新、上身和衣袖都以紧身设计以来显示女性的魅力。不管如何改进,奥黛都有襟长的共同点,以此来表现越南女性特有的柔婉、袅娜,并成为越南妇女独特和富有魅力的传统服装。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奥黛主要体现在造型线条平直,强调表现人体线条,上装胸、袖较紧,前后两襟,但衣裤自腰以下开高衩,两侧开叉最高至乳房下沿平齐高度,配上同花式,或白色布料的宽松长裤,将衣服裁剪趋向合身适体,采用黄金比定位,强调与女性身体曲线吻合,不论蹲、坐、骑车都很方便

      过去奥黛的颜色代表了年龄与地区,少女是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妇女则是深色,北越女性喜好黄绢色,中越女性偏爱紫檀色,而南越女性则选择白色或刺绣花样,但到了现代已经没有分别了。过去奥黛只用在外出、会客、年节以及婚宴

      a。而现代越南鼓励妇女在正式场合穿着国服。例如,春节时普遍穿红色的,丧礼穿黑色,婚礼以粉色为最佳。大中院校的女子校服定为白色国服,以象征少女的。

      奥黛,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传统的时装,被誉为近代越南女性时装的代表。其美感的产生是在反复多次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形成之后的延续便产生了审美文化。越南女梦见假牙掉了子穿着裹身的奥黛能够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其身体的曲线、柔美的体态;走起来,前后裙摆随身而动,如行云流水一般,显得婀娜多姿、含蓄端庄。奥黛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衬托出东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将人体轮廓曲线勾描出来,让女性散发出魅力,表现出越南女性的端庄、贤淑、典雅、。奥黛的立体造型,既适合于越南女性的体形特征,又符合人们的审美倾向,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魅力与越南民族的文化内涵

      第一种观点是:从越语的字面意思上看“áo”是“衣服、衣衫”的意思,而“dài”是“长”的意思。故按照其字面意思可将“áo dài”翻译为长衫、长袍等;第二种观点是在翻译时,将“áo dài”按照汉语拼音的发音,可以翻译为“奥黛”或“袄黛”等;第三种观点认为其款式类似于中国旗袍,故将“áo dài”称为“越南旗袍”

      关于奥黛出现地点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首先受法国殖民的越南南部是奥黛形成的地方。越南南部受思想文化较浅,更容易接受思想文化,南部人比北部人先接受西化服装,后来西化风潮才逐步向北发展。另外有些人认为奥黛最先出现于越南北部,由设计师阮吉祥设计,法国人称阮吉祥为 Le Mur,因此,奥黛的别名又叫“áodàiLemur”(LeMur 奥黛)。还有一些人认为奥黛最早出现在巴黎(1921年),由一位越南设计师设计

      去过越南旅游的朋友应该就会发现,从外形来看,奥黛和旗袍十分相似。奥黛在越南不愧是国民服装,无论是走在越南的大街上,还是在越南的大学校园里,你都可以看到奥黛的影子。奥黛在越南,无论是中老年妇女,还是处于花季的少女都特别喜欢穿它,它深受越南女性的欢迎。

      本文作者:暖玉生烟东南亚篇东南亚很多航空公司的,基本都来自本国传统服饰的改良设计,具有浓重的南洋风情。泰国航空(Thai)现役(约2000-),公司代码TG,隶属星空联盟,泰国载旗航空公司。这套开始服役的年代我查不到了,但基本可以确定是2000年以后。由泰国设...

      越南的传统服饰【奥黛】一直被人认为与旗袍非常相像,一样是立领,一样是大襟,一样是两侧开衩。那么这两个地域上相邻,外观上相似的传统服饰之间,难道是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渊源?还是什么故事呢?……本文为你介绍,奥黛是从何而来,它与旗袍又该如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