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时尚新闻
  • 谈谈增强军事新闻的感染力
  •   增强感染力,是提升军事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多间竞争日趋激烈,促进军队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必须聚焦“感染力”、寻求新突破,在追求特色中增强受众吸引力。

      回首峥嵘岁月,大家总能欣喜地发现,在盛开不衰的军事新闻百花园里,总有脍炙人口的动人华章给我们呈现。徜徉其间,笔者发现每一篇佳作,不仅主题鲜明、时代性强、真实感人,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感染力强。令人读后十分陶醉,如饮甘露,透彻心肺,回味无穷。

      材料里挤出、材料里寻找素材、材料里挖掘点子,成为不少军事新闻来的“捷径”。巧妙地运用好材料,确实能够增添军事新闻的可读性、故事性和情节性。但是,缺乏硝烟味的军事新闻报道,往往就造成了军事新闻感染力的缺失。比如有的军事训练报道,通篇都在讲做法、讲经验,缺乏对火热训练场的描写刻画、缺少对军事训练浓浓硝烟味的传递,读者读起来如过眼云烟,看不深、记不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阅读疲劳,甚至看完标题就不想再往下看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下,有些军事报道缺乏感染力,恰恰是因为作者写的是“无米之炊”。比如,有的军事报道洋洋洒洒上千字,包含的信息量却寥寥无几,通篇赘述都是大道理、客套话。要么剽窃材料,一段话从头到尾连句子格式都一成不变;要么道听途说,读者想要知道的信息、了解的细节几乎看不到,对新闻的事实深究不够,对新闻的背景挖掘欠火候,写出来的新闻报道空洞乏味,以至于难以获得新闻事实的现场感、生动性,读罢感觉言之无物。

      千篇一律的军事新闻,读起来自然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比如写关于军事训练的报道,导语往往是描绘一幅盛大恢弘的场面,接下来便是在回顾“曾经的教训”中,“一班人”如何“,纠偏认识,大力整改”,然后就是一串“务实举措”“显著成效”。这样的新闻,读者岂能不感到厌烦?军事新闻,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其他文体,的确都有那么几种最基本的格式和套。但是,在挖掘好的新闻素材时,除了基本套,更应在手法上搞创新求突破,既要遵循基本套,又要追求不拘一格,真正做到袭人眼球,抓住人的脉搏。

      有些报道总是说文件上写的话、领导讲的话、材料上说的话。特别是消息写作,几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新闻贵在新。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要求作者多用新的语言新的信息。要想让读者爱读军事新闻,就必须多一些实话、真话、新话,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如《解放军报》获得全国新闻作品《追赶阳光的士兵——南疆军区阿勒泰边防连新年》和《列车与哨所“一分钟情缘”》,一看嵌入新词的标题就引人入胜,自然会受到读者喜爱。

      “脚板底下出新闻”。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过程。能打动人的新闻佳作,必定是原汁原味、根正苗红带着“鲜味”的新闻。军事新闻感染力不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军事记者脚下的泥点子不够。有的作者常年深居简出,靠打电话、催材料来采访,抱着“做客”的心态,怎么能描绘出令人震撼心动的场面呢?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军事新闻感染力也正源于基层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最真实的人和事,只有让受众真实触摸到身边的人和事,报道才会有“价值”,才能吸引受众眼球。

      翻读,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难以卒读的军事新闻,其语言枯燥干巴,成为文章致命要害。对诸如“头脑如花岗之岩,笔下如玄冰之冻”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岂有喜好之理。好的新闻作品,其语言总是生动鲜活的。如贾永在《忠诚卫士方红霄》中写道:面对一回回与美色的,方红霄正气凛凛——“哨所就是阵地,即使送来一座金山,也决不给任何人开一丝缝隙。”短短两句话,真实鲜活生动,一下子传递出战士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坚定。

      众所周知,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事实只有一个模样,而经过作者雕琢之后呈现给读者的感观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要增强军事新闻的感染力,应当尽可能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增强新闻语言的效能,使其更加鲜明生动、回味无穷。在写作实践中,比喻、夸张、对仗、排比,以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都可以大胆借鉴,用来增强新闻语言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当然,表现手法不可、乱用,而应根据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凸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如此,才能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最佳效果。

      常言道,题好半篇文。我们常常会感叹,见诸报端的某条新闻,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却没能巧妙地发现、采撷、雕琢,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新闻线索。“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新闻而言,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去构思,往往也能写出不同的味道。一条好的新闻线索,把握不住角度就可能白白浪费掉,即便是写了,也可能是苍白无力。

      有人说,新闻是“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够巧妙选题,即便是旧闻也能变得新鲜而充满活力。新闻角度,是透过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是从事实的一个侧面提示主题的一个突破口。一般情况下,角度越小、越具体、越适当,越能表现主题。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新闻由头,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成为开花的窗口。这要求军事记者必须具有全面、过硬的素质,采访时细心观察、思考,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角度,写出别人领略不到的风景。

      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括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是文章的框架支撑,巧妙的结构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思清晰、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相反,混乱的结构不仅难以体现文章主旨,还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和阅读上的疲劳。

      通常,新闻结构主要有倒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等几种。但要注意的是,结构设置是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创新优化结构首先必须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应注意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关系。同时,结构设置应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需要,要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使新闻的结构形式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接受。这就要求军事记者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样手段,选择表达新闻事实的最佳结构,做到结构与内容、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统一。

      军事训练枯燥乏味,要让军事新闻充满感情,就是要在细节描写上饱含真情。军事新闻的真情,就是要将军人对事业、家庭的真挚情感、深厚表达出来。事明,细节上精雕细琢更能让军事新闻充满情感,散发出独特的感染力。军报刊发的《若有战,召必回》一文中,对主人公张益朝有这样一段描写:“铺开纸,拿起笔,向从小为之神往、此生愿与同在的军营告别,七尺汉子泪湿戎装……”正是因为在细节描写上注入了真情,才将主人公刻画得入木三分,更让读者对这样一名军中汉子肃然起敬。

      如何透过细节增强军事新闻的情感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作者本身要投入真情实感,例如《一个海岛两个兵 一片映天红》的文末,记者这样写道:“回望台,记者的胸廓里涌动着一种能让血液发烫的情感,便情不自禁地向小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鼻子一酸,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正是基于这样的真情实感,记者才能贴切地展现主人翁的喜怒哀乐,从而将感情融入笔端,在自己的同时写出读者的新闻。

      语言是增强新闻感染力的最直接表现。丰富多彩、机智有趣的语言能够一下就抓住读者眼球,让读者感同。相反,呆板木讷、死气沉沉的语言则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看起来十分费劲。一位新闻前辈曾说:“一篇好新闻,必须有新鲜语言。”事明,一篇新闻作品只有语言新鲜、表达贴切、生动灵活,才能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言为”。平实温馨、通俗易懂又暗藏的语言更易于让读者接受。往往越是生活本真的东西,越真切地展示事物的原貌、原汁、原味,越能打动人。同时,巧妙引用各种经典诗词、名言警句,也能达到增强感染力的作用。因此,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在语言风格上多下功夫,“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来”,让军事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